k8凯发国际黄洪涛,中裕铁信公司工艺工程师,“黄洪涛创新工作室”(河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入职公司以来,长期扎根在一线工艺技术岗位上,先后从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实操与编程,车间工艺及工装夹具设计,历任车间操作工、车间工艺员、车间工艺工程师。先后自主研发及改进产品结构、工艺工装作业工具等185件(次),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专利6项,参与编制团体、企业标准共9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2023年荣获“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走进数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40岁的黄洪涛身着一身浅灰色的工作服,个头不高皮肤白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不善言辞的技术员。但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工作中的黄洪涛,就如他名字中的“洪涛”那般,充满着波涛汹涌的热情和活力。
24岁到40岁,从跳脱不羁、时常心浮气躁的青年,走到沉稳坚定的不惑之年,他一心扑在车间里,与轰鸣着的、散发着机油味的设备日日相伴。“我倒挺喜欢和机器设备打交道,你对它认真负责,它就会以精准可靠回应你,做一个工匠既要有匠心更要有匠艺,甘于平凡,专注一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黄洪涛说。
2009年7月,毕业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原中国人民军需工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黄洪涛回到家乡,带着满腔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入职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起了一名数控技术员。“那会儿不像现在,好多大学生觉得车间辛苦,我倒是没觉得去车间工作有什么不好的,做一名出色的蓝领一直是我的愿望。”黄洪涛说,“小时候,我爷爷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因为自身有一门会计技术,在村里被评价为文化人、水平高,受人尊敬。当时我正值高中毕业,在大学选学校选专业上犯了难,我爷爷就和我说,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方能‘吃遍天下’,有安身立命之本。”
受爷爷的影响,20岁的黄洪涛在报考大学的时候,立志要学一份“真本领”。“我爷爷平时喜欢看新闻,他在电视上了解到那会儿国家正在工业调整升级,就鼓励我报考工业相关的专业,当时数控技术正‘时髦’,我也查阅过一部分书籍,也觉得数控专业算是前沿技术,最终报考了这个专业。”
在大学里,黄洪涛一接触到数控知识就马上沉浸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那会学校里的实训设备大多还都是传统的铣床、镗床、钻床等车床设备,加工零件需要亲自动手操作按钮、杠杆或轮子,比较繁琐且不够精准。在课本中了解到数控机床程序编程的先进后,黄洪涛就被深深吸引了,“在机器中输入一些符号数字就能让车床自动运行,确实是一门先进的技术,当时选这个专业还真是选对了。”黄洪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项“真本领”学到手。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刚参加工作的黄洪涛当时也是雄心壮志,力争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令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对于刚参加工作未满一年的黄洪涛来说,来的未免也太快了些。
2010年初,在公司实习了3个月后,厂区搬迁新址正缺人,尤其是缺会电脑绘图、懂数控工艺的人才。公司在张贴“招贤榜”后,黄洪涛看了看要求,需要的技能他在大学里都学过个七七八八,便报上了名。“当时公司先是筛简历、笔试面试,最终要在8个入围的职工中选一个人。”黄洪涛说,“那会儿正儿八经学过数控知识的人也不多,在公司的零部件实操加工选拔中,凭借着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最终我成功当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和原来想象的因为自己岁数小,不会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不同,黄洪涛在接到任务的时候还是吓了一大跳。
厂区搬址,需要新建一条流水线设备,流水线设备不是靠采购,而是要求他参与配合完成设备的自主设计、加工和组装。面对将近50米的流水线设备长度,所需加工组装的零部件就有数万个,累积需要的加工图纸摞起来有几十公分那么厚,“工作任务十分重,相当于从零‘手搓’数十台设备,并且组装成线。”黄洪涛坦言当时压力特别大,查资料、访同行、绘图、建模、加工组装……自己每天白天就去总公司协调车床加工零件,然后按照图纸一点点组装,晚上就抱着专业书籍一点点“啃”知识,“工作千头万绪,曾经不止一次想到过放弃,但最后还是把自己逼回去了,我年纪轻轻的,在学校里学的东西也不少,这点任务只要肯钻研,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当问起那会儿刚毕业正是爱玩的年纪,怎么能沉得下心来一直坚持干这么复杂的工作时,黄洪涛告诉记者:“多亏我的师傅耿世学。”
“我刚参加工作时,耿师傅已经50多岁了,他那会儿只会手绘图纸,在发现我会用电脑绘图时,耿师傅竟然让我教他电脑知识,让徒弟教师傅,我心里还是蛮震惊的,即便到了这个岁数人家还是依旧在与时俱进、持续学习。”黄洪涛感慨地说,“那段时间,受耿师傅的影响,一边师傅在教我实际生产知识,一边我在教师傅电脑技术,长此以往,我自己的心态也慢慢放平了,不那么浮躁了。”
从2010年初参与公司新厂区搬址工作,到2012年圆满完成任务,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从数控车床操作、产品加工组装、数控编程……黄洪涛逐渐成长为一名集技术、知识、创新于一体的新型技术工人。
在现代工业中,流水线上的作业具有固定性与重复性。工人于不断重复的枯燥劳作里收获最大程度的熟练度,以此确保产品质量并提升生产效率。也正因为这样,产业工人往往难以对自身岗位真正抱有兴趣,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着实仅仅是一份用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但是,对于黄洪涛来说,有了之前的锻炼,回到总公司的他变得不是那么循规蹈矩,对任何新奇的事物总是跃跃欲试。每每有同事对他讲“老瞎琢磨什么,老老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得了”“能完成手里每天的任务就可以了,机器运行原理搞那么清楚也没啥用”……黄洪涛对此类说法心底是不认同的,“加工的零件有没有办法把表面粗糙度Ra再减小一点呢?”“能不能改进一下工艺让出品速度变得更快一点”……黄洪涛不甘心只当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开始痴迷于钻研,勇于创新,争当流水线优化升级的“引领者”。
让黄洪涛记忆犹新的是,有次一位新客户想加工一款新产品,可是客户只提供了试件毛坯,结构视图、尺寸公差、工艺要求等一概不知。要选机型、定工艺、做工装卡具,还得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保证设备第一时间投入生产。这让公司领导犯了难,黄洪涛却主动站了出来说:“让我试试”。
“工件试切的难点,关键在于工艺编制以及程序编写。”黄洪涛考虑着,材料下料后该选用什么立车,从哪里下刀铣刨出成品,在哪里钻孔等问题浮现在脑海中,经过夜以继日的不断尝试,还真让他实验成功了。“那会儿公司领导和同事们都不相信我能完成这个任务,我想这和我不断地学习有关,书本上的知识学得多了,真到应用的时候我心里也有底。”
几年前,公司承揽了一些铁路桥梁支座的加工任务。“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保证桥梁力学结构稳定的重要装置。支座虽小,却可以‘四两拨千斤’,把它架设在桥墩上,凭借其特殊设计,一方面可以将上部结构的重量和外部荷载安全地传递到桥墩;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桥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自由转动,同时吸收由于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因素引起的桥梁变形,防止结构损伤。因此,它又被形象地比喻为桥梁的‘关节’。”黄洪涛向记者解释说。
可是,在当时有个技术难题。在加工球形钢支座球冠衬板产品时,在满足球面加工尺寸精度±0.8mm的同时,不能够满足其表面粗糙度达0.2μm级的要求,需要多次抛光打磨之后才能满足镍磷合金防腐要求,但球面加工尺寸精度±0.8mm就又不能满足了,长期以来此类产品加工合格率只有20%,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为了突破这个难关,经过反复推敲,黄洪涛通过创新制作柔性刀具来改良加工方法。“在刀具下端有个类似于圆珠笔头一样的小滚珠,传统的刀具由于滚珠直接和金属接触旋转,刚性比较大,很容易在工件表面加工出明显的刀纹,影响表面粗糙度。在多次试验后发现,如果在滚珠和金属之间多加个缓冲装置,就能有效地保证加工精度,我们在滚珠和金属间套上了一层工程塑料(聚四氟乙烯),在既保证了一定的刀具刚性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定的刀具弹性,有效地减轻了刀纹深度,解决了此类产品的加工难题。”采用了新的车削方法后,使正规车削从Ra1.6左右降到了Ra0.2,显著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为更好地传承技艺,公司成立了黄洪涛创新工作室,同时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黄洪涛还被公司聘为企业内部大学讲师,为青年职工搭建了更为专业、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徒弟是王庆祥,当时他刚来车间,只会传统的车床加工,为了帮他学好数控铣,我手把手地帮他安装数控软件,亲自讲解重难点。”黄洪涛回忆起来。
为了快速帮助徒弟出师成才,他主动找徒弟切磋“武艺”,每次来了新的加工订单,便主动找到王庆祥和他同时加工比拼,同一个工件可以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出品的速度和精度不同。在每次加工比试完以后,黄洪涛就亲自找到徒弟详细地告知其中差异,“在加工方形工件时,使用圆形车削工艺,那在边上就会有‘空刀’浪费机器效率。”“切削长方形工件时,要顺着工件长边加工,若绕着短边加工,加工路径短、刀具拐弯多,加工的时候就提不起速”……在师傅的教导下,王庆祥很快就出师了,加工水平逐渐变得比师傅还要高。
每当有创新工作室成员或者徒弟参加技能比赛,黄洪涛便当起了“大管家”,全程操办起从知识讲解、考前培训、赛后总结的各项工作,“技能比赛是让徒弟们快速考察自身职业水平、促进同行交流、加速技能提升的好机会,每次有这种比赛我都会鼓励徒弟们多多参与。”黄洪涛自己却不言辛苦。
多年来,黄洪涛带领的徒弟们大多都已成为公司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赵攀,衡水市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第一名,并取得衡水市“金牌工人”荣誉称号;代向旭,衡水市“衡橡科技杯”职业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第一名……在黄洪涛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的骨干成长了起来,他们共同成为了一同奋战、完成无数急难任务的“战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培养更多青年高技能人才,提升年轻工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我的职责。”黄洪涛表示,作为一名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他将继续发挥技能优势和技术特长,帮助年轻人提升技能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他们在一线创新、一线成才、一线立功,培育更多年轻工匠。